当前位置:首页 > 西安旅游后的感受

西安旅游后的感受

19小时前12

从西安回来已有数日,可指尖似乎还沾着兵马俑坑的黄土,耳畔仍回响着大唐不夜城的胡琴声。这座城像一本摊开的立体史书,每一步都踩着千年的故事,却又在现代的烟火里活得热气腾腾。

带孩子在兵马俑博物馆参与 “小小考古学家” 活动时,他蹲在仿制坑前,用小刷子小心翼翼扫开陶片上的浮尘,忽然抬头问:“妈妈,这些叔叔当年真的站在这里吗?” 阳光透过展厅的玻璃,落在他认真的脸上,也落在那些沉默的陶俑身上 —— 那一刻,两千多年的时光好像被戳了个小孔,古今的孩子隔着时空对望。后来在华清宫看《长恨歌》,他指着漫天飘落的 “梨花雨” 惊呼,我才懂,历史从不是课本上的铅字,是光影里的悲欢,是能让孩子眼睛发亮的生动。

古城墙的骑行是意外之喜。租了带儿童座椅的自行车,慢悠悠从永宁门晃到安定门,城砖上的凹痕里还嵌着岁月的砂粒。孩子趴在车把上数城楼的飞檐,忽然指着墙根下打太极的老人笑:“他们好像从画里走出来的!” 是啊,西安的神奇就在于此:前一秒还在触摸唐代的排水沟,转身就撞进城墙根下的咖啡馆,玻璃窗映着灰瓦朱墙,拿铁上的拉花竟像朵小小的牡丹花。

最难忘是大唐不夜城的夜晚。孩子举着唐诗冰淇淋,跟着 “李白” 念 “床前明月光”,又在《盛唐密盒》前为答对 “兵马俑有多少个坑” 欢呼。当全息投影里的仕女从画中走出,衣袂飘飘掠过我们身边时,他拽着我的手小声说:“原来古人的世界这么好看。” 那一刻忽然明白,所谓传承,不过是让孩子在这样的瞬间,对历史生出一点好奇,对文化多一分亲近。

离开那天,在永兴坊让他体验了 “果汁摔碗酒”,瓷碗落地的脆响里,藏着这座城的豪爽。带回来的纪念品里,有他亲手做的唐三彩小马,还有陕历博的文物盲盒 —— 他说要把这些故事讲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听。

西安就是这样吧,厚重却不沉重,古老又鲜活。它让孩子在触摸历史时不觉得遥远,让成年人在奔波里重拾一点诗意。回来的高铁上,孩子枕着我的肩睡了,梦里大概还在追着不夜城的灯笼跑,而我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,心里悄悄想:这座城,我们一定还要再来。

来源:西安旅游网,XiAn汉服妆造预约(+W:24673736)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mumuhr.com/post/xianlvyou18.html

分享给朋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