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简之美:宋制三绺髻学员作品实操教程(附发包制作技巧)

一、宋制三绺髻的历史渊源

宋代是中国古代发型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,三绺髻作为当时流行的发型之一,以其简约典雅、线条流畅的特点深受贵族妇女喜爱。这种发型得名于将头发分为三部分梳理的特点,既保留了汉唐发髻的端庄,又融入了宋代特有的内敛气质。

三绺髻最初流行于北宋都城汴京(今开封),后随宋室南迁传入江南地区,在南宋时期达到鼎盛。从《宋人人物图》、《歌乐图》等传世画作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发型的典型特征。

二、工具与材料准备

在开始制作前,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:

基础工具:

梳子(宽齿梳、密齿梳各一把)

发夹(黑色U型夹、一字夹若干)

发网(与发色相近)

发蜡或发油(用于固定碎发)

定型喷雾

发包制作材料:

真发发束或优质人造发束

发带或发绳

填充棉(可选)

针线(与发色相近)

可选装饰:

简约发簪

珍珠发饰

丝带

三、三绺髻基础版实操步骤

第一步:头发预处理

将头发彻底梳通,避免打结

用少量发蜡或发油抚平毛躁碎发

将头发分为前、中、后三个区域:

前区:从两眉峰向上至发际线

中区:前区后至头顶最高点

后区:剩余所有头发

第二步:基础发髻制作

将后区头发梳成高马尾,位置约在头顶最高点

将马尾分为三股,编成松散的麻花辫

将麻花辫盘成圆髻,用U型夹固定

套上发网,确保发髻形状圆润

第三步:前区处理

将前区头发中分

两侧各取一小束头发,向后轻轻扭转

将扭转后的发束交叉固定在发髻基部

留出少量鬓发自然垂下,增加灵动感

四、进阶版发包制作技巧

要使三绺髻更加饱满立体,自制发包是关键。以下是两种常用发包的制作方法:

方法一:填充式发包

取适量填充棉,塑造成椭圆形

用发网包裹填充棉,收紧固定

取一小束真发或人造发覆盖表面

用针线将发束固定在发网上

方法二:编织式发包

取三股中等粗细的发束

编成较紧的麻花辫

将麻花辫盘成所需形状

用同色线固定形状

使用技巧:

发包颜色应与本身发色相近

固定时先用U型夹定位,再用小发夹加固

可在发包表面轻喷定型产品防止毛躁

五、学员作品常见问题解析

在教学实践中,我们发现学员常遇到以下问题:

发髻不够稳固解决方案:增加固定点,每个固定点至少使用2个交叉的发夹

三绺分区不明显

解决方案:在分区时用尖尾梳清晰划分,可先用彩色发绳标记

发包过于突兀

解决方案:选择更贴近自然发色的材料,表面覆盖一层自身头发

整体造型呆板

解决方案:适当拉松发髻局部,留出少量不规则发丝

六、三绺髻的现代演绎

传统三绺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融入现代审美:

简化版:只保留三绺分区概念,改用低髻形式

半髻版:下半部分头发自然垂下,只将上半部分做成三绺髻

装饰创新:用现代感发饰替代传统簪钗

发色混搭:在黑色基础上加入深棕或酒红色挑染

七、保养与拆卸技巧

为保护头发健康,需注意:

拆卸步骤:先取下所有装饰物

从下往上逐个松开发夹

遇到纠缠处不要用力拉扯,先用手指慢慢梳理

造型后护理

使用宽齿梳从发梢开始慢慢梳通

涂抹护发精油修复

避免连续多日做紧绷发型

发包保存

拆卸后梳理整齐

放入透气布袋中保存

定期用稀释的洗发水清洁

结语

宋制三绺髻以其"极简中见精致"的特点,成为中国传统发型的典范之作。通过本教程的系统学习,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掌握其核心技法。记住,完美的发型来自反复练习,期待看到更多学员将这一古典之美传承创新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