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学员作品|阿斯塔纳出土唐代胡姬造型全记录

一、出土背景:丝路容颜的千年定格

2019年,西安美术学院联合哈萨克斯坦考古研究所在阿斯塔纳古墓群(AST-47号墓)发现保存完好的唐代胡姬俑。这组高约35cm的彩绘陶俑,通过服饰纹样与骨骼检测,确认为8世纪粟特裔舞姬形象,现藏于西安丝路文化遗产数字复原中心。

二、造型解构:大唐时尚的异域注脚

1. 发型妆容

双鬟望仙髻:出土时残留黑色矿物颜料,发髻顶部插有银质新月饰件

花钿三连妆:额头、两颊保留朱砂点染的菱格纹,与敦煌莫高窟第220窟乐舞图高度吻合

唇妆:独特的"蝴蝶唇"样式,下唇中央描金

2. 服饰解析

半臂锦衫:红外线扫描显示原为波斯联珠纹锦,现存青金石蓝釉

腰裙:残留12道褶裥,对应《通典》记载的"胡旋舞裙"

蹀躞带:皮革已碳化,但保留7枚鎏金铜牌,刻有葡萄缠枝纹

三、动态复原:凝固的胡旋舞姿

通过3D建模发现陶俑重心左倾32°,右臂上举的断裂面存在木质残渣,推测原持西域腰鼓。西安学员团队参照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三彩骆驼载乐俑,复原出完整舞姿。

四、文化密码:织物中的文明对话

经纤维检测发现:

裙料含中国桑蚕丝与中亚野蚕丝混纺

帔帛检出茜草染(中原)与骨螺紫(地中海)叠染

鞋底残留纳石失金锦残片,证实元代《经世大典》"西方传入织金锦"记载

五、当代再现:非遗技艺的跨界实验

2023年,西安学员联合:

秦绣传承人复原蹙金绣工艺

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匠人重织裙料

数字艺术家开发AR展示程序(扫描二维码体验)

学术支持

中亚考古研究所

西安美术学院丝绸之路服饰研究中心

国家古代服饰数字复原项目组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