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参观西安周边旅游的感受

参观西安周边旅游的感受

1天前12

从西安市区出发,往东南西北散开的周边景致,像一本摊开的立体画册,每一页都藏着与古城肌理相连却又截然不同的风情。

去袁家村那天,刚过晌午。青石板路被晒得发亮,两旁的土坯房檐下挂着玉米串和红辣椒,像串起了整个关中的秋天。豆腐坊的木槌正砰砰砸着浆,油坊的香气裹着热气飘出半条街,戴蓝布头巾的阿姨掀开蒸笼,笼屉里的锅盔冒着白气,麦香混着巷子里的醋香,把人拽回了儿时外婆的厨房。转角的老茶坊里,皮影戏正演到《三滴血》,老师傅的指关节在灯影里翻飞,台下嗑着瓜子的老人跟着唱词轻和,穿汉服的姑娘举着相机,镜头里的光影与现实叠成了一幅新旧相叠的画。

白鹿原上的风带着麦浪的气息。站在影视城的城楼上往下看,青砖铺就的街道蜿蜒,老戏台的红绸在风里招展,恍惚能听见当年秦腔班子的嘶吼。钻进民俗馆,墙上挂着的旧农具泛着木色光泽,织布机的踏板上还留着岁月磨出的凹痕。遇见一位挑着担子的老汉,筐里的柿子红得透亮,他说这是塬上自种的,甜得能粘住嘴唇。咬一口,果肉绵密得像蜜,汁水顺着指尖往下淌,远处的塬坡在夕阳里成了金褐色,沟壑间仿佛还回荡着陈忠实笔下的故事。

华清池的温泉水带着千年的暖意。四月的柳丝垂在池边,杨贵妃雕像的衣袂在风里轻扬。走到《长恨歌》的演出场地,晨光里的舞台空无一人,只有骊山的轮廓沉默矗立。听导游说,这里的温泉水至今还保持着 43 度的恒温,伸手探进池沿的水洼,暖意从指尖漫到心里。拐角处的石榴树刚抽出新芽,老园丁说这些树都是照着古书记载补种的,想象着秋日满树红果的模样,忽然懂了为何帝王会在此流连 —— 山水间的温柔,原是比宫殿更恒久的牵绊。

往南去秦岭深处的峪口,车刚拐过最后一道弯,就被泼了满眼的绿。溪水在鹅卵石间蹦跳,水声盖过了引擎的轰鸣,山民的木屋藏在竹林里,屋顶的炊烟与晨雾缠在一起。沿着步道往上走,石阶上长满青苔,偶尔撞见背着竹篓的采药人,篓子里的天麻和党参还带着泥土气。山顶的草甸上,几头黄牛甩着尾巴啃草,铃铛声在山谷里荡出老远。坐在石头上喝水,风里有松针的清苦,远处的山峰戴着云做的帽子,忽然觉得西安城的喧嚣,像是上辈子的事了。

返程时路过兵马俑博物馆外的村落,夕阳把屋檐染成蜜糖色。村口的老槐树底下,下棋的老汉们光着膀子,棋盘边摆着搪瓷缸,里面的茶水喝了一半。穿校服的孩子骑着自行车掠过,车铃叮铃铃响,惊飞了树上的麻雀。他们的家就在这片埋着千军万马的土地上,日常的烟火与两千年的沉默隔街相望,却又奇异地交融 —— 就像那老汉茶缸里的热气,与博物馆玻璃柜里的青铜纹路,共享着同一片关中的天空。

西安的周边,从不是古城的附属,而是它散落的筋骨与血脉。在这里,能看见历史不是封存在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流淌在温泉里、生长在麦浪中、回荡在秦腔里的活态传承。离开时,车窗外的树影往后退,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—— 是袁家村的麦香,是白鹿原的风,是秦岭的溪水,也是那些藏在山水间的、不说话却沉甸甸的故事。

来源:西安旅游网,XiAn汉服妆造预约(+W:24673736)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mumuhr.com/post/xianlvyou35.html

分享给朋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