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年去西安旅游感受作文
腊月二十九的西安,已经被红灯笼浸成了一片暖色。出了高铁站,护城河沿岸的灯串正次第亮起,像给古城墙镶了圈流动的金边,远处传来零星的秦腔唱段,混着街边糖画摊的麦芽糖香,把年味熬得稠稠的。
城墙根下的庙会是最先接住这份热闹的。永宁门瓮城里,陕北的安塞腰鼓正敲得震天响,红绸翻飞间,鼓手们额角的汗珠闪着光,围观的老乡们跟着节奏拍红了巴掌。转角处的皮影戏棚里,《三打白骨精》正演到精彩处,老艺人的手指在灯影里灵活跳动,帐外的孩童们张着嘴,眼睛瞪得比灯笼还圆。我攥着刚买的棉花糖,看糖丝在冷空气中凝成晶亮的霜,忽然明白:西安的年,是把千年的故事都裹进了这甜暖的氛围里。
大年初一的兵马俑,少了平日的熙攘,多了份肃穆的喜庆。一号坑前的空地上,几位身着唐装的姑娘正挥毫写春联,"秦风汉韵迎新春" 的墨字刚落,就被游客们争相求要。坑内的陶俑们,仿佛也沾了年气,跪射俑的眉眼间似添了笑意,骑兵俑的马鬃像被春风梳过。讲解员说,当地人过年常来这儿 "请福气",说这些守护了千年的兵将,能给新岁带来安稳。我望着那些沉默的陶土战士,忽然觉得他们不是冰冷的文物,而是在时光里值守的老者,正用沉默的注视,祝福着每一个前来的陌生人。
年三十的年夜饭,是在回民街的老店里吃的。老板系着油渍的围裙,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泡馍端上桌,"娃,掰小点,越碎越香!" 他操着浓重的陕普笑答。掰馍的当口,邻桌的祖孙俩正比赛吃油糕,糯米皮咬破的瞬间,枣泥的甜香漫过来,混着铜壶里茯茶的焦香,成了最地道的年味儿。窗外,卖甑糕的推车挂起了新的红幌子,"新年第一块甑糕,甜到心坎里哟!" 的吆喝声,把整条街的烟火气都搅活了。
大年初二的大唐不夜城,成了光的海洋。仿唐建筑的飞檐上挂满宫灯,灯影里,"诗仙李白" 正挥袖吟诵《将进酒》,声音裹着盛唐的豪气;"不倒翁" 小姐姐的罗袖拂过人群,带起一阵香风,孩子们举着发光的兔灯追在后面,笑声惊起檐角的风铃。午夜敲钟时,大雁塔上空绽开了烟花,金红的碎屑落在明黄色的灯海⾥,像把盛唐的月光都揉碎了。我站在人群中,看身边的老人对着烟花合十许愿,年轻人举着手机记录璀璨,忽然懂得:西安的年,从不是简单的庆典,而是让历史走下碑刻,和现代人一起,热热闹闹地过个团圆年。
离开那天,我在城墙根买了串冰糖葫芦。咬下去的脆响里,混着远处钟楼的新年钟声。回头望,红灯笼还在城墙上摇晃,像无数双眼睛,目送着每个带走年味的旅人。原来西安的春节,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,而是活着的传统 —— 它让兵马俑在爆竹声里苏醒,让古城墙在灯笼影里呼吸,让每个来这儿的人,都成了千年故事里,最鲜活的一笔。
来源:西安旅游网,XiAn汉服妆造预约(+W:24673736)